鲜美海安|馓子

来源:美味食谱馆 2.24W
鲜美海安|馓子的做法步骤图,怎么做好吃

馓子,是无数人童年的美味记忆。小时候总喜欢在路边等待,看老师傅将缠绕的面线一条条放进油锅中,滋啦滋啦的,不一会,就炸好一捆捆金黄飘香的馓子。

被诗词耽误的美食家苏轼爱吃茶馓,他在《寒具诗》中写道:“纤手搓成玉数寻,碧油煎出嫩黄深”,说的就是女子纤纤素手炸制茶馓的场景。明代李时珍的《本草纲目·谷部》也有记载:“寒具即食馓也,以糯粉和面,入少盐,牵索纽捻成环钏形……入口即碎,脆如凌雪。”

馓子,是海安百姓家喻户晓的美食。凌晨四点,隆政街头的杨师傅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。馓子加工看似简单,只需一锅、一盆、一炉,难就难在手上的工夫。老杨依顺序生火、和面、搓条、盘条、油浸,将面条用两支长竹筷撑着,做成并列成环状的面条,待油锅慢热渐至滚热时放进油锅中煎炸,炸得金黄、喷香,美味可口的馓子层叠陈列,深得人们的喜爱。十几道工序,道道工序都有讲究,指法、力度、油温……样样皆有学问,一旦差之毫厘,馓子的形状、口味便差之千里。

据记载,相传,这种美食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,寒食节禁火时食用的“寒具”即为馓子。那时候,为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名臣介子推,寒食节要禁火三天,于是人们便提前炸好一些环状面食今俗称馓子,作为寒食节期间的快餐。如今,虽然寒食节禁火的风俗没有了,但与寒食节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人们喜爱,时至今日,仍然是老少皆宜的时令食品。

馓子,也是传统习俗里添丁贺喜的地方风物。过去,在海安民间,谁家的女人生养了,亲朋好友送月子礼,馓子、红糖是少不了的。对产妇而言,馓子是坐月子时的珍馐。一碗水潽鸡蛋,再放点甜酿,把油馓子掰碎了放进去,又香又甜,又扛饿又发奶。民间流传一句歇后语:“坐月子不吃茶馓——亏了”,意思是产妇坐月子,必须吃上茶馓才滋补。在上个世纪生活困难的年月里,老家的乡亲们待客,泡一碗放红糖的馓子,就是待客的最高规格了。

(源自微信公众号——海安发布)

用料  

鲜美海安|馓子的做法  

  1. 黄昏暮色中,馓子飘香,人们说老杨家的馓子又脆又香,吃起来还是记忆里的老味道,远方的客人都会慕名而来,看着他正在忙碌着,用两支长长的竹签,挑起细细长长的面条,三根一股,灵巧的在他手上迅疾飞舞,环绕成梳子状或蝴蝶状,待放入沸腾的麻油锅中,炸成微黄随后沥油捞出,宛如金线环环相连。早有食客在一旁翘首以盼,迫不及待将这刚出锅的馓子打包买了去。

    每个人的童年往事里都有这样一把又香又脆的馓子。但如今,几乎看不到油炸馓子的摊位了,儿时记忆里的美味就这么一去不复返……它承载着上一代人的美好回忆,它像一根绵延不断的丝线,串起了岁月,串起了记忆……

    鲜美海安|馓子的做法步骤图,怎么做好吃 第2张
  2. 依稀记得小时候,母亲买一包馓子回来,不多时,垫的报纸全部被油浸透,油墨字便渐渐晕染开来。如今,在物质生活日渐富足的日子里,不管如何吃,都比不上母亲做的馓子茶,她把馓子掰断,再洒上红糖,浇上开水的片刻,香味就弥漫开来。母亲说等馓子全部泡软了再开吃更美味,我则等不及,哪怕先喝上几口汤解解馋。

    爱吃馓子的我,兴之所至,泡一碗红糖茶馓子,吃着吃着,沉睡在记忆中熟悉的味蕾悄然苏醒,植根在胃腔里馓子的香甜生根发芽、抽枝散叶。恍惚间,微风拂过窗户,抚过发梢掀起我的衣角,放眼望去,天空中半明半暗的云朵,在城市的楼宇之间穿梭,漫游。在这寂静的时光里,我想念我离世经年的母亲,想念她做的乡间美食,想念愈发远离的故乡,不自禁湿润了眼角,在无人处拭一滴漫出眼底的泪滴……

    鲜美海安|馓子的做法步骤图,怎么做好吃 第3张
热门标签